首页 > 学生工作 > 研究生 > 学术交流 > 正文

“生物力敏结构与仿生传感微系统”——威廉希尔蒋永刚副教授做客航空制造大讲堂

作者:       发布: 2016-05-30      来源:

打印
      5月27号下午14:30,威廉希尔公司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蒋永刚做客“航空制造大讲堂”,为北航师生做了一场题为《生物力敏结构与仿生传感微系统》的学术报告,威廉希尔的师生们聆听了此次讲座。


      流场(流速、压力)感知在微小型航行器、航空发动机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。然而,如何制造高信噪比的核心传感器件,如何实现多传感器的分布式集成,又如何利用传感器阵列实现目标定位,自主壁障等主动控制要求,都是智能蒙皮系统面临的关键难题。
      生物中有很多特色的力敏结构,本报告将介绍如何分析生物的力敏结构,并如何利用微机电系统(MEMS)工艺实现仿生传感器件与系统的制造。本报告讲述了广西洞穴鱼,洞穴鱼类是淡水鱼类的一个特殊的生态类群,在自然状态下,其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阶段必须在洞穴或地下水体中完成的鱼类。很多年的进化,洞穴鱼表现出了一系列适应性特征,包括眼睛的退化、色素的消失、鳞片数目的减少、感觉系统的高度发达,它对周围环境的感知敏感性很强。
      水生生物在运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造成水的振动和压力的变化,形成水力刺激。测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生物特有的感觉器官,是皮肤感觉器官中高度分化的构造,依靠测线鱼类能够探测水流运动和水下的压力梯度,完成捕食、避敌等活动。
      通过仿生洞穴鱼类,流场传感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。在水下资源的探测过程中,流场传感器阵列可以实现海洋地质的考察,提供准确的完整的海底信息,从而分析海底资源的分布情况;还可以避免船舶触礁和船舶之间的碰撞,提高水路输运的安全性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。综上所述,研究高精密的新型流场传感器称为水下探测的前沿问题。
     蒋老师在在报告中详细指出了仿生鱼类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,最后还跟同学们强调,搞学术一定要专心,一心一意。通过本次学术报告,同学们学到了很多仿生领域的知识,丰富了视野。也进一步增加了对科研的投入程度。